喜歡這種懷舊的感覺,讓我們靜靜聆聽。
雖然被稱為美食沙漠,但新竹其實有不少的特色店家,時時在溫暖我們的心靈與胃口。
其中,在我們家附近一間老宅改建的過日子也是其中的翹楚,擁有著眾多可愛貓咪的過日子安靜而舒適,是貓奴的最佳去處。
但上次經過才發現,過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同一個地方已經變成另一間有趣的小店「實物生活 x 攪攪雜食舖」,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趣,這麼有趣的店家我們怎麼可以不來報到。
舊宅、老樹、磚牆、小燈,很有味道的店家,要不是知情會猶豫著是否可以踏入。
舊式的住宅改建,自帶半花園感的戶外小院子,自然味滿滿。
門口就在前方,古樸的味道好似六零年代風格。
輕輕推開帶點吱吱聲的老舊木門,在安靜的凜冬之夜,有點莫名的肅殺感。
喜歡夏日的氣氛,雖然熱了點,但人氣也旺,而且想必還有樹枝上的蟲鳴鳥叫陪伴,比起風聲的呼嘯更讓人開心。
小小的離題,讓我們回到雜事鋪來。
店內全景與之前過日子其實很像,除了沒有貓貓,其他根本就不變。
綠色的牆面,木製的桌椅,自然味滿滿。
多色系的桌面,以永續環保的方式製作。
隨意放在架上的書籍,有種生活的味道。
門口處,透點光進來,門旁似乎有蹊蹺。
是與農家合作共生的海梨柑,醜歸醜,主打的是健康與小農,不過我們已經都在主婦聯盟買,所以今天沒捧場。
有點一樣,其實又有點不一樣。
一樣的房子,差不多的裝飾,但有著不一樣的靈魂,從寵物風變成人文風,在地的味道取代了喵星人的萌樣,真的是不一樣的感覺。
隔壁的小間,也變身為提供各項在地與永續商品的展示間。
對環境友善,就是對自己友善。
雖然簡單但卻很有意思。
還販賣有補充品,自備裝載容器,讓生活更環保。
牆上農作海報也充滿生活感,可以感受到質樸的熱情。
回到主廳,點餐時間,攪攪雜食舖,攪啊攪的提供各式簡單而暖心的料理,讓我們來看看。
菜單正面,簡單的白色,畫著拿著筷子的手,表達著單純的用餐。
內頁是環保列印容易再利用,但每周仍提供咖哩牛&豬替換的變化。
也有許多自傲的茶品供應。
以為只有這些嗎?當日小品與當日湯品在牆上大黑板上,有更多的選擇。
我們的位置,簡單的桌上,簡單的感覺,嗷嗷待哺中。
文化的傳承,需要在地的實踐,雜食鋪有這種感覺。
店內還提供免費的新竹旅遊情報與深度報導誌「貢丸湯」,藉由分享希望讓外地或在地人對新竹感情能更深點,挖掘更深的新竹內涵,這種態度很讓人喜歡。
開飯時間,點了一份咖哩飯(豬)(一般版)($190),還有菜多多版是$220。
燉煮得偏軟的豬肉,幾乎融化在咖哩中。
介於台式與日式間的做法,口感很軟嫩,溫和的咖哩香配飯滋味十足。
沒兩下,這就是豐收後的成果。
咖哩飯內擺入了份量頗多的咖哩以及鋪成台灣地圖的白飯,白飯口感是台南越光米,顆粒分明,沾起咖哩更顯得滋味加倍,每一口都有香味。
菜多多版跟一般版差異在於蔬菜種類的多寡,基本款包含花椰菜、紅蘿蔔、甜地瓜等,沾著咖哩或原味都好吃。
另一道,暖味牛肉湯($255)。
以漢方細火慢燉,餡料眾多,湯汁不嗆很順口,但冬天冷得快要加速吃。
在餐點部分看得出店家的用心,即使咖哩豬與咖哩牛使用的咖哩調味也不同,不是永遠一款打天下,提供顧客更多樣化的變化,多來幾次都有新感受。
用完餐,可以到隔壁的小廳坐坐,當然也可以純粹點杯飲料來這邊放空。
小沙發&小書架,很有聚會感,容易讓人文青風大爆發。
靠窗一整排高腳座椅區,夏日想必人潮滿滿,冬日則喝杯暖暖的熱飲,談談人生。
想要感受老屋的風華,體驗時代的魅力,只要靜靜的品味即可。
實物生活 x 攪攪雜食舖,有著對生活的熱情,對土地的喜愛,但也提供暖暖的食物,這樣吸引人的店家,還離我們家這麼近,只能說一句賺到了。
實物生活 x 攪攪雜食舖 (11:30~21:00)
新竹市北區水田街91巷9號 (03-531-3923)
https://www.facebook.com/rtlle/
延伸閱讀~中式料理、鄉土料理、原住民料理食記:
[新北]
[食記@新北鶯歌]厚道飲食店~古早味好食大排骨,來逛老街還吃美食
[新竹]
[食記@新竹市北區]新大同飲食店~正老牌傳統庶民小吃,招牌貢丸笑傲新竹(已歇業)
[食記@新竹市北區]實物生活 x 攪攪雜食舖,從生活的態度到實踐,美味咖哩飯、暖心牛肉湯,在地小店魅力大爆發
[食記@新竹竹東]在地老店系列~簡簡單單但卻人潮不絕的今大小吃
[食記@新竹市東區]天仁喫茶趣(新竹愛買店)~以茶入菜的清爽料理
[食記@新竹市北區]紅品私房料理,道地家常小菜,CP值高,鄰家的小美味
[食記@新竹香山區]弄味小廚,招牌客家料理,高CP值,家庭聚餐好選擇
[南投]
[食記@南投鹿谷]至膳園餐廳~~山野秘店,近溪頭妖怪村,享受自然風味竹筒餐
[嘉義、台南]
[食記@嘉義阿里山]游芭絲鄒族風味餐飲,阿里山公路小餐館,原住民的美味大爆發,手工山愛玉讓人欲罷不能
[食記@台南中西區]阿霞飯店,在地飄香五十年,紅蟳米糕來客必吃
[高雄、屏東]
[食記@高雄美濃]煙樓坊美術館餐廳,客家味道十足,豬腳、粄條、紅豆糕都記得不要錯過
[宜蘭、花蓮、台東]
[食記@花蓮秀林]藍藍餐廳,太魯閣沿線美味餐廳,真材實料,拿手清蒸紅喉鮮甜味美必點
[食記@花蓮光復]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在阿美族傳統家屋品嘗部落美食,鹹豬肉、烤魚、小火鍋都好吃
[食記@台東成功]比西里岸風味餐廳(Faluhay法樂海),部落無菜單風味料理,食材自然,味道豐富,還有無垠太平洋作陪
[食記@花蓮鳳林]四代務農,客家無菜單料理,在地農產,自家手做,CP值滿滿
[食記@花蓮壽豐]月之廬食堂,客家美食料理,鹽烤山泉鯛多汁味美,適合闔家來開胃
[食記@花蓮豐濱]陶甕百合春天,太平洋畔,原住民創意無菜單料理,月黑風高,也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