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麼比它更美的!台灣也有這種百看不厭的美景。
來到埔里,可以看、可以吃、可以玩的地方有很多,可是如果時間到了黃昏,在夜幕升起前,有個地方絕對會是值得一看的,來過不要錯過喔!
你說這個必到的地方是哪裡?那就是因為阪神大地震而建立,因921大地震而最後移居台灣埔里的紙教堂啦!
採用玻璃纖維浪板構築而成的長方形建築,天氣晴朗時四面通透的視野非常的開闊且大氣。
比起一般的教堂建築,如夢似幻般的內層建築宛如一個巨大的彩蛋。
先來說說紙教堂(Paper Dome)的故事:1995年阪神大地震,重創日本神戶市,當地的鷹取教會被燒得只剩下一尊耶穌像。遠在東京的建築師坂茂在「為社區居民打造一處集會所」的理由下,終於讓神田裕神父首肯這項工程。
八個月後,紙教堂終於完工,具備有集會所和教堂的雙重身分,是震後重建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橋樑,這裡也被稱為是社區營造、交朋友的地方。
而在921地震後,阪神義工們無私的救援也搭起了兩邊的友誼,隨著當地重建的腳步,原本計畫拆除的紙教堂卻在新故鄉激進會董事長於受邀參加阪神地震10周年紀念活動致詞中意外開啟了移居的契機。
2008年1月25日,「新故鄉」舉辦了「千人立柱」活動,九點整,紙教堂終於矗立在了埔里桃米村。
佔地51坪的紙教堂,雖然不大,卻比許多教堂更富有生命力與活力。
教堂內部適用58根長5公尺、直徑33公分、厚度15公厘的紙管建構出來的,不近看,還有那種希臘古神殿立柱的fu。
除了立柱外,連座椅與牆上垂下的流蘇都是用紙做成的。
正面的小圓眼睛,不知象徵著什麼?
從沒想過,紙做成的裝飾會有這麼美,有種靜謐的感覺,讓人心緒更寧靜而平和。
有趣的一點,從側面看紙管內部,原來是這種模樣,外部的七彩是來自更外層的包覆。
教堂後方,存放著備品等,不小心讓我們看到了。(其實也沒遮住呢!)
紙教堂的內部空間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些紙製作以是可以移動搬遷的,當有活動需要舉辦時,這邊可以變身成社區集會場所,也可以成為各項活動的舉辦地點,完整的傳遞了當時在神戶市的功能。
整個紙教堂位於桃米生態村內部,其實在桃米也有很多的活動,白天欣賞蜻蛉漫舞,入夜走入青蛙的勢力範圍;不過今天我們只是為了紙教堂而來,稍稍的有點可惜。
在等待日落的時間,拿著手上的入場卷去桃米內部的瑪夏佛(Maahapet)輕食區用了點心,這邊有美味的鬆餅和甜點,以及有趣的手作小攤位,很值得走走喔!
黃昏前的紙教堂,剛點起燈光的時分。
瑪夏佛旁的用餐區,掛滿了紙傘的頂棚顯得特別的亮眼,在這邊進食感覺不錯喔!
當夜幕降臨時,屬於白天的靜謐剎時轉換成了屬於黑夜的夢幻,點起燈的紙教堂總是吸引了無數攝影同好在這邊拍攝它那浪漫的光影。
燈影乍起,流出的燈光悄悄的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隔著一段距離去欣賞它那自在變換的美感,又有另一種感覺。
換個方向,似乎更能抓住它的美。
日間沒注意的倒影,在夜色中卻鮮明的躍了出來,好似有兩間紙教堂交互輝映似的。
再看它一眼,突然又感覺有如小童手中的燈籠,綻放出的是笑語與歡樂。
對遊客來說,紙教堂是絕佳的美景,專門謀殺我們相機的底片;對居民來說,它是棟單純而多元化的集會中心;不管如何,就讓這棟別具意涵的建築長存埔里吧!
紙教堂 (平日/09:30~18:00,假日/09:00~20:00)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巷52-12號 (049-2422-003)
http://paperdome.homeland.org.tw/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