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藍色的不是水流,是冰川前緣的冰舌。
挪威之旅,堂堂邁入第三天,也是北歐之旅的第九天,前一天居住在峽灣區小鎮羅恩(Loen)上,除了搭乘羅恩纜車一覽峽灣景緻外,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第二天準備去參觀附近不遠處的布利斯達爾冰河(Briksdalsbreen/Briksdal Glacier)。
灰藍色的不是水流,是冰川前緣的冰舌。
挪威之旅,堂堂邁入第三天,也是北歐之旅的第九天,前一天居住在峽灣區小鎮羅恩(Loen)上,除了搭乘羅恩纜車一覽峽灣景緻外,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第二天準備去參觀附近不遠處的布利斯達爾冰河(Briksdalsbreen/Briksdal Glacier)。
美麗的山形房,重現千年前的風華。
來到挪威的首日,抵達的城市是挪威第二大城卑爾根(Bergen),除了透過登山纜車眺望美麗的海港城市外,還有一個必訪之處,那就是碼頭區,也就是於1979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布呂根(Bryggen)。
超級壯觀的景致,活生生的在眼前展示。
在英文中有Geyser這個單字,指的就是溫泉中的間歇泉這個含意,而它的字根來源就是我們冰島黃金圈第二彈的蓋錫爾與斯特羅柯間歇泉(Geysir),事實上,蓋錫爾間歇泉應該就是全世界第一個被發現的間歇泉。
是一艘直衝雲霄的火箭,還是一座噴發中的火山!?
北歐之行,進入第五天,由芬蘭赫爾辛基飛往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這次要跨度三個時區,與台灣的時差由+5前往+8,最近很亂,先去了+6,接著是+5,目前是+8,最後還會去+6,每去一個新地方,我們以為時差調好了,但這還真的就純粹是我們以為而已。
宏偉的紅教堂,有其出人意外的魔力。
在赫爾辛基,對於一般的遊客來說,必定參觀的絕對是岩石教堂了,但赫爾辛基其實有三大著名教堂,除了岩石教堂外,另兩個則是「白教堂」赫爾辛基主教座堂以及「紅教堂」烏斯佩斯基大教堂(Uspenskin katedraali)。
甚麼都可以出現的老農貿市集,來份義式冰淇淋(Gelato)也不奇怪。
芬蘭赫爾辛基,有不少農夫市集,其中兩個就離我們酒店不遠,正確的來說,其中的老農貿市集根本就在我們飯店後門過馬路就到了,有夠近的說。
最著名的戶外管風琴....不,是西貝流士公園的雕塑。
北歐之行,在第四天的上午抵達了土地面積大約是台灣九倍,而人口僅550萬的芬蘭(Finland),很明顯的,有著北歐一貫的特徵,也就是地廣人稀。
出海了,衝衝衝。
北歐之行,結束瑞典的部分,接下來前往芬蘭,瑞典跟芬蘭陸路相連,但那是在國境之北,所以一般的行程除了趕時間的旅人會搭機外,從斯德哥爾摩往東前往芬蘭或是波羅的海三小國的都是搭乘郵輪,而本區的主要路線是由愛沙尼亞(Estonia)塔林客集團(Tallink Group)所持有的芬蘭品牌詩麗雅航線(Silja Line)。
曾經,專屬於王宮的私人景致,我們也來看一眼。
在瑞典,自十六世紀取得獨立的地位後,勢力急遽的擴張,並於十七世紀成為強權國家,雖然其後紛紛擾擾,與周邊鄰國的戰爭互有勝負,但仍不愧是北歐的霸主地位,時至今日,許多當時建造至今的建築都可以彰顯曾經的榮耀。
十七世紀的傑作,比鐵達尼號還悲慘的首航紀錄。
來到瑞典,要說最熱門的景點,想必是接下來我們要造訪的瓦薩沈船博物館(Vasamuseet)了,想一想,沈船有啥好看,西元1405年,鄭和下西洋,寶船直抵非洲東岸;西元1492年,哥倫布在天主教雙王的贊助下,由西班牙賽維亞(Sevilla)出航發現了美洲,這些年代都已經有了足夠發達的船舶記述了。
著名的金色大廳,等拿了諾貝爾獎要在這邊跳舞啊。
2024年暑假北歐趴趴走,第一站來到了瑞典(Sweden),造訪這個由古斯塔夫一世(Gustav Vasa)於1521年脫離由丹麥主導的卡爾馬聯盟(Kalmarunionen)後,逐步茁壯成長的北歐第一大國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