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的好玩。
這幾年來,因為疫情的關係,跑國內的時間多了不少,其中也走訪了不少的眷村改建景點。
在諸多眷村中,有十三處是由國防部於2012年選定的眷村文化保存園區,或者說是有投入更多精力維護支持的眷村,這裡面我們默默地發現竟然已經去過包含澎湖的篤行十村、屏東的勝利星村、高雄的再見捌捌陸、新竹市大煙囪下的家(忠貞新村)以及這天我們造訪的桃園馬祖新村。
當然,此馬祖新村跟大家習慣吃的馬祖新村紅豆餅不是同一件事,全稱是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千萬不要找自家附近的紅豆餅買了後就覺得參觀過了馬祖新村。
馬祖新村的停車場位於外圍的【光影電影館】旁,數量不算多,但平日應該很足夠,附近還有不少停車位置,整體來說算是非常便利(招手,快來停啊!)。
馬祖新村呈現正十字型的格局,入口在中央,但其實各棟建築都有對外的單獨入口,可以說其實是四通八達。
獨棟帶院子小房的建築,加上高聳的大樹,讓幾十年前的眷村風情躍然紙上。
如果想跟眷村來點第一手的訊息接觸,可以來訪眷村書房,管理人員很客氣而健談,把眷村的歷史介紹得很好。
老舊鐵牌的招牌風,只能給九十九分,不給一百分是怕他們太驕傲。
書房對面的元創眷永,與元智大學共同合作,是個創作基地。
內容與風格的布置,很有獨特性與創作感。
說起馬祖新村,以歷史層面來說,是為了穩定軍心,把當時駐防馬祖的陸軍八十四師軍官眷屬,給予安穩的居住環境而建,在1957年完成並遷入第一批居民,其後陸續由76戶跨大至226戶,獨門獨戶,加上活動中心、球場、涼亭等諸多附屬建築,完成類似自給自足的半封閉社區。
由從另一個眷村保護的觀點來說,隨著居民陸續搬遷至改建後的陸光五村後,馬祖新村是繼台北四四南村之後,全國第二個以「文化資產保存法」保存的眷村,並在2004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在眷村的再造風潮中,逐漸變成現今的模樣。
保存得原汁原味的區域,其實也是實驗藝廊區,紅磚白瓷的模樣,像極了一種記憶中的芬芳。
隱藏在這些磚牆後,偶而就是一間間的店家,值得我們去探險。
在探險前,先看看馬祖新村的故事,這邊有著最多保留紀錄的堪稱馬村故事館了,來自1957年起的點點滴滴。
新老眷村的故事,雖然我們不是眷村出身,但電視劇跟電影看了這麼多,也很有帶入感。
把沉重的歷史換一種方式呈現,也許更容易留存。
慢慢走走看看,真的每一處都是故事了。
雖然來眷村,有很多的眷村故事,也都很值得細細品味,但眷村文化園區中還有另一種的新鮮,那就是帶滿藝文風格的各式各樣店家了。
無論是逛的、還是吃吃喝喝的,跟眷村搭配起來似乎都會多一種文青風,在馬祖新村的午後,我們選了Orlax花香氣咖啡館待好待滿,這部份的舒適且容我們另找一篇記錄。
至於其他有趣的,就用隨筆的方式分享,許多秘密還是需要大家來探險呢。
這個祕密位置,其實就是Orlax花香氣的後門入口,後門也有小小庭院啦。
突然發現,這間事先有查到的人氣店家YA bistro竟然因為租約,暫時休業了,只能期待3.0了。
來自香港的正宗滋味Bean Corn,老闆娘國語講得不錯哩。
我們想要正宗港式凍奶茶,但爭不過小Sherry的凍檸茶,看她得意的樣子,據說被老闆娘稱讚了。
另一間很有特色的樂桃陶,兼賣受歡迎的馬村餅,是貝果風的肉餅喔。
店內屬於長條形,布置很有獨特的藝術家風格。
陶製品的販售也是業務的一環啦。
新舊的結合,處處可見。
還是先回來我們選的馬村餅,我們選了蔥加起司的組合。
每日限量,剩幾顆看得出來,這是平日下午的數量啦。
在馬祖新村文創園區,諸多店家的獨特性都很讓人有停靠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複性。
不只我們介紹的店家,還有不少其他的小店也適合慢慢探險,無論是毛來了、木窩窩、朝夕茶屋、村村或是其他,我們也沒打算一次走完,約好下一次還要來放鬆。
眷村之旅,有很多驚喜,把心放下,可以得到更多。
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155號 (0972-235-773)
https://www.facebook.com/ArtMatsuVillage/?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