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紅為底色的中式傳統建築,其實也很有看頭。
屏東書院,位於屏東市,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說起古蹟感可說是數一數二的。
雖然,曾經有過遷址重建的行為,而且書院也曾改建為孔廟,又再度修繕後以書院的面貌問世,整個古蹟的內涵似乎有點小水分,但不失其原始面貌。
從墾丁一路北上,離開屏東前我們順道屏東市,與北部的大都市比起來市區不算太熱鬧,但也有其獨特的風貌,我們不善於逛街,還是找景點來看看實在。
屏東書院,後方就是小型路旁市場,我們車停遠了點,順路市場後繞到正門處,先了解書院沿革與位置,等等參觀比較容易。
正面的九仞宮牆就是書院的照壁,又稱萬仞宮牆,論語子張篇:「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讓我們來看看宗廟之美吧。
跨越山門,就是書院內部,準備好了嗎?(又不是拜師,參觀而已,不用緊張)
如果需要,院牆旁可以窺見院內,那個【文】字含意深遠啊。
走進院內,直面我們的是前院與中庭,用現在的話說,這邊是禮堂跟辦公室,後方才是教室區。
整體的書院建築可以看出濃厚的中式采風,除了紅磚圓拱門外,朱紅色的廊柱也是傳統的特點,從古代以來就是最美的中國風代表色,被稱為中國紅。
書院的特性是學習,所以整體的布置偏向莊重,建於清朝嘉慶20年(1815年),曾經書院的歷史被取代而改建成孔廟,後又於1988年改回書院名稱,並由中山公園位置遷至現今位址,是屏東三級古蹟。
中庭區域,在院牆內目前有著大片的植栽,綠化得不錯。
讓我們穿過圓拱門往側翼與後殿參觀。
在西側,多開了一個出入口,通往新增的建築區,稍後再過去。
比起中國紅,更加強烈的朱紅色,裡面奉祀著歷代傑出的弟子。
此處又稱為東廡,與西廡對稱為合院,類似護院的角色,完整了整個書院。
如果,不好好讀書,就會像這樣被捶擊,大家懂了吧!
東廡內祭祀著歷代傑出弟子,一整排的名人錄。
不過,名字都很陌生,中間這位當時志向遠大啊。
走出東廡,無意間抬頭看看,屋頂與屋簷處其實都別有強烈的中式建築設計風,相比之西方的飛扶壁與彩繪玻璃又是另一種美感。
穿過小青竹窗宇,還可以偷窺院內(嗯,走隔壁的大門也可以過去啦)。
後院的紅燈籠都掛起來了,正中祭祀的應該是重要人士囉。
其實,根據紀錄,此處主祀孔子,配祀顏子、曾子、思子、孟子四大賢人,另外還有周子、二程、張子、朱子等五大儒,當時每到考季,學子們為求考運亨通,榮登金榜,來膜拜求個保佑幾乎跟現在沒有兩樣。
中國自古在漢代武帝獨尊儒家後,兩千年來的賢達故事無論好壞、是褒是貶姑且不論,但跟儒家牽扯上都機率都超大的,可見其淵源流長,盤枝錯節。
穿過後進與西廡,可以看見獨立於書院外的一整排建築,這是後來加蓋的遊客中心與介紹館。
入門首先看到的是孔子畫像,這畫像很有玄機喔。
來!拉近看!其實畫像是由論語組成的,超強。
在此處,還介紹了書院時期的拜師禮序,果然要帶拜師禮,又稱為束脩,六禮最貴重,包含肉脯、芹菜、紅豆、蓮子、龍眼、紅棗。
也介紹了書院的一般布置,讓我們大開眼界。
也介紹了台灣教育的沿革與起源。
當然,書院書院,不把台灣書院來個盤點怎麼說得過去。
這邊採用的是依興建年代來列表,最早三百多年前建立的書院都不存在了,看來新北市明志書院是現存最早的喔。
很有趣的屏東書院,整體的建築不算大,小巧的面積,想必當時莘莘學子們就是在這書院中孜孜向學。
漫步屏東書院,似乎又稍稍了解了點台灣教育的歷史,從書院到學校,從科舉到聯考,或是現在的繁星、學測、指考、統測,每個時代的變化都讓人有種複雜感,何時學子們會有更自在學習的時代,我們也無法得知。
似乎有點歪樓了,但小小有趣的屏東書院,在這邊介紹給大家。
屏東書院 (08:00~12:00、13:30~17:30/周一休)
屏東縣屏東市勝利路38號 (08-736-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