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曲牆,書寫著自然與優雅,輕觸著美麗與感性。
說到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家應該不陌生,無論是由日本名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號稱全球最難蓋的房子,還是因為去年(2017)剛啟用就大玩漏水的新聞,都讓人難忘。
不過全球最難蓋的房子這句話應該有些前提,比如聖家堂這種蓋個上百年的宗教建築應該是不納入比評,不然怎麼比咩。
是的,這次的台東小走春來到了尾聲,從台東跳到了台中,趁著晚餐跟朋友約在回程的台中,拉個空檔來看看國家歌劇院,是不是很文青呢?(虛榮心升級中)
國家歌劇院位於西屯區,周遭地理位置優良,而且地下有停車場,方便觀眾與遊客停車,設計上都考慮到了。
先來到歌劇院外,看看這被人稱讚的新穎設計。
大片的玻璃帷幕採取了流線的造型,帶入了多重的現代感。
還有戶外的噴泉,如果在豔夏,也許會有小朋友衝入噴泉中嬉戲;夜間,七彩的噴泉想必會染上另一種不思議。
簡潔、爽快,但又充滿了想像力的創作,從外觀上就先給歌劇院加點小分,雖然不是雪梨歌劇院這種曠世巨作,不過也算是匠心獨具了說。
2005年國際競圖,普立茲克獎建築師伊東豊雄脫穎而出,成為這場建築盛宴的總操盤手。
流動的線條宛如流動的人生,無時無刻的在改變,伊東先生希望設計出「有如河流上漣漪一般的建築,一個既能與流動的河流維持關係,又同時保有自我的空間。」。
因此,曲線感與空間感是國家歌劇院中很有魅力的一點元素,也呼應了聖家堂那「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的美麗。
踏入歌劇院內,挑高的大廳充滿了魄力感。
正面地圖,立體展現不規則,平面也是不規格的時尚設計深具童心。
樓層導引,共計有六層。
歌劇院的設計包含了地上六層與地下兩層,根據官方資料,地下樓層是黑盒子小劇場、排練室、機械室、裝卸停車場,而往上則包括了大劇院、中劇院、魔幻綺麗的空中花園以及商場店鋪。
就讓我們從平面層看起。
大廳正中區域,保持著簡潔的設計,有著視野上的開闊與舒適。
看向不同方向,整體觀感類似自然界的生命,而非制式的直線。
連小水池都宛如流水般的旋轉與彎曲,水量不深,反射著光影,很有魅力。
一樓還有許多文創店家,這間的彩繪薩克斯風太吸引人目光了。
文創結合時尚,開放式的店面與歌劇院根本就是乾柴遇到烈火。(有點小驚悚)
要讓心情好,繼續看好美麗的薩克斯風就足夠了。
探訪國家歌劇院,宛如探訪神奇的自然世界,在拜訪過一樓的文創商品後,繼續往劇院前進吧!
往大歌劇院樓層,鋪上了紅地毯,要優雅的穿著禮服聽歌劇囉。
不過這天沒有表演,入口也不開放,在外頭逛逛就好。
有表演時期,諾大的布簾不知是否會拉開,感覺震撼力一百倍。
還記得雪梨歌劇院內部的座椅採用澳洲產極度柔軟的駝羊毛,我們的國家歌劇院不知採用何款,但想必不差。
大劇院以紅色為基調,代表了極致的尊榮感;中劇院據說則以藍色為基調,代表著海洋般的沉穩,好夢幻啊!
穿出大劇院,偷偷的透過秘密小徑往樓頂上去。
連樓梯的設計都很有跳躍感,完全不規則的外星魔力。
我們跳過了五樓,主要以展示廳跟餐廳為主,因為時間不太夠,先把重點掃一次。
上到頂樓,有一種米拉之家的弱化感。
一座座的白色不明物體,似乎是外星人的飛船。
這群教徒,正在中間的基地準備搭太空船了。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頂樓曬曬太陽,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吹吹風,天氣熱的時候可以流流汗(不知為何,一整個怨念深重)。
雖然沒有聆聽音樂會,但來到國家歌劇院,見識了美麗的建築,讓我們也忘了那滴水的故事(不是滴水穿石喔),大家有機會可以來中台灣看看。
臺中國家歌劇院 (11:30~21:00/周日~四;11:30~22:00/周五~六)
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04-225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