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是藍的,白雲是白的,我們今天也選了跟天空同款的服裝搭配,有發現嗎?
陽明山擎天崗,在小Sherry小時候帶她來過不少次,但之後到處亂跑還真的是把它給遺忘了。
記得當時的印象,可以隨意地到草地上,看看水牛自在的吃草,聽聽風、曬曬午後的太陽,順手抹一把牛糞(大誤)。
不過,這兩年擎天崗其實有變化,平常馬路是人車分道,這邊也開始推起了人牛分道,沿途木柵欄以及隔離柱在將近一年的封閉施工後終於落成了,擎天崗的中央步道也重新在2020年初二月份開放。
剛好,趁著疫情管制期間,我們決定再度把擎天崗給重溫一次,開著車,穿過前端入口的管制區,我們抵達了停車場,對了,記得要拿悠遊卡刷才能過。
很豪邁的合照,其實是說有夠熱,到底好了沒。
遊客服務中心,可以補充茶水,也可以躲避日照。
走走走,入口就在上方,直接開工。
稍微往上一點,空氣似乎開始流動,有種風聲的呼嘯。
對面,芒草也在互相爭執,有點聽不清楚內容,等等過去聊個天。
前方,艷陽下的筆直步道,可以開始體驗魅力。
擎天崗,歷史很悠久,在日據時代就設置有大嶺峠牧場,光復之後,政府依據原有建置設置了陽明山牧場,也協助陽明山近郊的農家寄放牛隻的放養業務。
但除了放養業務外,多年下來,陽明山早就變成台北市民的後花園,風光明媚的擎天崗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假日時間總有許多人潮湧入。
擎天崗步道可說是一個核心點,除了本身的環形中央步道外,附近交會著竹篙山步道、絹絲瀑布步道、冷擎步道、風擎步道以及魚路古道,可謂是四通八達,所以造訪擎天崗的遊客包含了各地的登山客,以及闔家歡樂的家庭客。
今天,我們不多安排,就以全新的環形中央步道來散步擎天崗。
遠方,在牛隻的身體後方,是竹篙山的位置(這說法好怪)。
人牛分道後,整大片的草地都變成了牛牛們的糧食,那我們的呢?(本來就沒有吧!)
山下的市鎮與山上的青翠,是兩種有趣的對比。
綠色的草地、碧藍的天空,適合全家跑跑樂。
在中央步道的盡頭,持續順著環形步道往前,會脫離木樁的保護,步道也開始有高低起伏,但走起來還是很過癮。
眺望回程,家人、情侶、好友們三三兩兩的坐在草地上,聊聊天,發發呆,曬曬太陽,好愜意。
行到高處,風起雲湧,連白雲也來唱首歌,像極了愛情。
走在步道上,踩著堅定的步伐前進,比起前段的熱門,後方稍稍帶了點粗曠,但熱度不減。
默默地,下到谷地,在上到半山腰。
說起來,擎天崗高度尚可,我們走著走著,突然懷念起四年前同個時間,在歐洲瑞士馬特洪峰的健行,將近三千公尺高的散步,陪伴著我們的是阿爾卑斯的小花們,在不到十度的夏天唱起了小花的圓舞曲,超開心。
意識流淌回到擎天崗,雖然四周的山巒高低不同,雖然陽光帶來的輕撫熱了點,雖然西風捎來的輕快歌曲不同,但是這種安靜的散步,還是有種奇妙的魅力。
行行復行行,意外遇見大步超車的喇嘛,速度飛快。
前面提到,沿途有幾個叉道,都有清楚的指引。
我家的小女孩,耐力十足。
在金包里大路,遙望遠方,她說:「江山如畫,女兒在此不孝笑...」。
但轉頭還是很開心的笑了。(胡說八道中)
不鬼扯,看到金包里就知道快回到出發點了,如果要前往昨日晚餐的磺港漁港,可以順著金包里大路前行。
接近入口區,由另一個方向觀看中央步道。
擎天崗,無論晴雨都好走,春夏秋冬,四季也都有不同的風采,想要順著不同的古道冒險走遍陽明山,這邊也是最合適的中轉站。
隔了幾年,我們又回到了擎天崗,曬曬太陽,頭好壯壯,心情也加倍開心。
台北擎天崗大草原中央步道 (24小時開放)
台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01巷2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