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內外,歷史前後,發人深省。(文青風爆發中)
南京古稱金陵,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早在三國時期,東吳定都【建業】,後有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定都【建康】,無論【建業】或是【建康】也好,都意指目前的南京,所以很早就有「六朝古都」的名稱。
當然,也有人穿鑿附會,加上南唐、明朝太祖時期、太平天國,以及中華民國,共計十個朝代,也把南京稱為「十朝都會」,大家聽聽就好。
至於金陵名稱的由來,根據維基百科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城還沒有成為城的時候,先是吳王的屬地,後來被越王佔領。接著,楚王又趕走越王,駐軍江邊的獅子山。後來在獅子山上埋了一批黃金,用黃金鎮壓此地的王氣,可保不再出帝王,此乃黃金「鎮王氣」。按皇家習慣,一般地上的建築物稱為宮,地下的建築物稱為陵,埋金子的地方自然就叫「金陵」了。
這次來到古都,當然要看看跟歷史有關的景點,那兩三天雨勢頗大,所以朋友推薦了半室內的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來看看從太平天國以來的南京歷史。
其實,這博物館是原來的總統府,所以大家也簡稱來逛總統府,會感覺太low嗎?
總統府,一定有大門的。
參觀動線指引,非常清晰。
博物館占地頗大,可以分成中線、東線與西線三條主線,館方推薦沿著中線轉東線在穿西線的走法比較能看全貌,不過就比較沒有歷史順序。
所以我們介紹博物館改成從東線,再切過中線到西線,最後回中線,順序有點亂,不過看得懂就好吼。
東線主要是舊址和花園,早期明、清時期故址就在這邊,也稱為兩江總督史料館。
惠洽兩江標誌,很古意的稱呼。
會客室,清風是式意指清政廉潔,難度越來越高,汗。
從立體圖可以看出當時的房舍布置。
老舊檜木椅以及後頭的山水屏風,算是當時的總督府奢華品。
靠牆的半屏圓桌,這都是幾百年前中式傳統廳堂布置。
牆上照片還原當時的建築風貌。
還有印鑑證明,不同於常見的長方形設計。
這就是總督府辦公室,抬頭又看到惠洽兩江的牌匾。
對了,兩江總督在清朝可是八大總督之一,權柄極大,歷任兩江總督中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等都讓人耳熟能詳,可是大家猜得出是哪兩江嗎?千萬不要說是江南、江北喔。
噹噹噹,解答來了,明清時期的省分切法跟今日不太一樣,兩江指的是江南跟江西兩省,等同現在的江蘇、安徽、江西等省,很有趣吧!
走出總督府,廊亭旁摘種的竹林,很有幽靜感,適合總督辦公後的散步。
門後的竹林,宛如另一個世界,準備好,出發探險了嗎?
肅靜、迴避兩大立牌,我們是到了哪裡?
整條幽靜的林道,此時無聲勝有聲。
連接房舍與房舍間的小院,下著小雨,院中景緻宜人。
門後,有點神祕的氣氛。
原來,是天王洪秀全的書房。
博物館前身是明代漢王府,後為清代兩江總督署,在太平天國之亂期間,於1853年定都南京後,被洪秀全將總督署改建為天王宮,史稱天王府,之後直到1870年清軍奪回南京才重建為兩江總督署。
這花園也是天王當年小憩之處。
古色古香,舊屋瓦的感覺別有一番迷人之處。
金黃色,是帝王的顏色,太平一統,當年好大的夢想。
辦公書房,人間天國的牌額道出太平天國的野心。
可惜,太平天國終究是亂世曇花,天王功勳僅留在歷史中供後人評論。
結束清朝時期的參觀,接下來不用猜就知道是民國時期了,民國初期是有點亂,這邊包含了民國臨時政府,以及北伐後的統一,比較近代了。
穿過往東湖的花園,從中式的庭園帶出了點點的西化色彩建築。
正中間有座孫中山先生銅像,重點是那雙被摸得金光閃閃的鞋子,聽說會帶來好運。
此處於1911年時,因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開始就改為臨時大總統府,其後又因卸任轉為南京留守府,一直到1927年定都南京再次成為中央政府辦公廳舍。
讓我們從南京臨時政府史料展開始看起。
入口,是當時的西式建築。
廳內陳列著當時的歷史。
1912大事記,一日一件。
看到很有歷史的畫面,正中間的是誰不用說。
當時的政府組織圖,右下數來第三位被挖掉照片的是汪精衛。
這位傳說中的大漢奸連臉孔都消失了,到底是何時被挖走還真是讓人好奇,不過附近沒有解說也不知道,就讓我們帶著疑問回台灣了。
光復軍也有女子北北伐隊,這些史料照片,跟想像差不少。
這邊記錄著許多當時的人物,但認識的不多,這位黃興先生是一位。
孫中山宣誓就職的歷史照片。
跟現場的蠟像互相比較,數數看少了幾位。
當時兩岸緊張,連蠟像都很有政治意味的少了些許人,不過隨著時間過去應該會有所不同,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接下來,來到民國政府總統府,這邊保存著不少的史料。
多以照片輔佐著當時的設備,雖然設備真實歷史也不過百年,但情懷意義比較重大。
電影跟民初諜報片常見的發報機。
這一區的主要史料是一堆的外地觀眾,大陸甚麼都多,連路人都很多。
長袍馬褂跟老外的合影,是民國初年常見的景緻。
只認得中間民國兩個字的印鑑。
實業計劃圖,似乎國小課本有印象,但是..早忘了。
難得在大陸可以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在大陸,有些資料其實跟台灣的多少有點出入,至於誰對誰錯,我們不是歷史學者,誰也說不清,不過多看看總是沒錯。
雖然不知為何,但這邊擺了給班禪的印鑑。
總統府曾一度變成廢墟,這是從廢墟挖出來的瓷器殘片。
一張張的孫先生照片。
總統就職照片,中間的已經是蔣中正。
歷史檔案~手寫的聘書。
一張張當時的紀錄,意氣風發。
一間間展廳,如果認真看,還真的要一天。
說實在,我們在這邊有點小偷懶,因為史料太多,人也太多,就讓我們用精神緬懷當時的情懷就對了。
穿出展廳,來到連接建築與建築的迴廊,紅色廊柱是前朝的歷史,很有味道。
轉換點心情,到戶外參觀太平湖景,途經盛開的紅色花朵。
湖水靜謐,雕梁畫棟。
中式的花園景致也是另一種美。
清代兩江總督建造的石舫,很適合在這邊會客,聽說連乾隆都造訪過。
慢慢的散步在迴廊,有股詩意。
雨中的味道,讓人跳脫歷史。
外頭持續下著不小的雨滴,落在臉上,寒意逼人,難怪戶外沒什麼人潮,還是先去其他展廳好了。
北伐成功後,現在的地點成為國民政府辦公室,在當時是政治的中心。
國務會議廳,現在在台灣是總統府內部會議了。
總統府接待室,總覺得陰森森,光線不足。
可以闢室密談的小間,其實是書房。
蔣介石辦公室,就是當時總統辦公室。
秘書長會客室,也是權柄人物。
往總統府辦公室(也就是子超樓)望去,取名子超是因為秘書長林森字子超而得名,真的是大人物唄。
維妙維肖的總統府交流蠟像,蔣夫人也在。
實景復原,請看照片。
對了,當天因為維修,所以許多大堂、二堂、東朝門、麒麟樓都封閉中…有點小可惜,無論是歐洲還是其他,我們的維修運都很強大說。
回到入口,看見有孫文先生的150周年郵票特展,趕緊進去瞧瞧。
150周年紀念郵票展說明。
不豪華,很簡單明瞭,很樸實的展覽。
有些是郵票設計得非常的復古。
只花了十分鐘就看完的展覽,這…也就這樣了。
最後逛逛西花園(又名煦園),前身明朝漢王府花園,多次變遷成為目前的樣貌。
花園旁的桐音館,小瓦頂因雨水落於梧桐葉上叮叮咚咚而得名,但是在雨中我們卻沒感受到桐音,怪哉。
還有一些小可愛的景點,走走看看,來到南京近代史遺址博物館,讓人又多了一點點的歷史知識,還蠻有趣的。
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南京總統府) (08:30~17:00)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88號 (+86 25 8457 8700)
http://www.njztf.cn/fla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