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重點古蹟的赤崁樓,來過不能錯過。
話說要看台南最早的古蹟,赤崁樓一定是首選名單之一。
從1650年荷蘭人建立以來,歷經鄭成功與清朝治理,後又經日據年代,一直到現在,風風雨雨三百多年,可謂是伴隨台南長大的重點名勝,恍惚間,還有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fu。
剛走進赤崁樓範圍,首先看到的是赤崁樓的介紹。
還有完整的赤崁樓平面圖,兩棟重點的文昌閣與海神廟在後方。
來來來,先跟文昌閣來個遠距離合拍。
花園區的重點,也就是鄭成功議和圖。
在一旁,有販賣部跟哺乳室,這兩間就不用介紹了,有興趣又符合資格的可以自行體驗喔!
遠遠的看到文昌閣側面下方有幾隻石雕大烏龜,有趣,趕緊去看看。
原來~~這不是烏龜,這不是烏龜,是龍生九子之一的贔屭,傳說中善駄重物,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碑的底座。
佔據赤崁樓一半面積的廣闊庭園,散步在其中也很有閒適感。
一旁還有庭院流水的造景,點綴其中,是那種江南庭院的風光。
靠近出水口的小瀑,還有一陣清涼感傳來,消暑啊!
看完庭院風光,從左前方的半圓形拱門沿著指標可以進到後方的文昌閣與海神殿,這邊比較是我們印象中的赤崁樓。
記得赤崁樓小時候我們都叫它紅毛樓,因為建立它的荷蘭人我們都叫他們做紅毛,才有這個有趣稱呼。
沿著指標,書院就是School,子曰:Let's GO!
很有古風的拱門,以前都是在電視劇中才看到。
先看一眼後方的文昌閣,加上環繞的石牆,應該算是偽三層建築吧!
回到前方,穿過上行的石梯,來到正門處,這就是赤崁樓吼。
紅框藍底的木造建築,風霜中略顯斑駁的壁身,真的很有歷史。
赤崁樓的前身原來是荷蘭人建立的普羅民遮城,據說連建材都是由海外運來,這成本太高了吧,真的嗎?
其後,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把此地改為東都承天府,做為當時台灣最高的行政機構,很威風吧!
不過說真的,歷經風雨,今日的赤崁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模樣,只剩歷史可供憑弔,有點小可惜。
參觀一下赤崁樓內部,牆上有它歷朝的建築沿革,還蠻有趣的。
現存的赤嵌樓有許多地方都是修復過的,這邊展示的才是修復時遺留下來的古蹟真品。
在1965年與1992年都經過大規模的重修,也是為了保存古蹟。
往樓上走去,這木梯走起來還嘎嘎有聲,真的不是我們太重,是它太有年代了。
樓上展示著明鄭當時的樓船,這種木船航行在大海中,高大如樓。
樓上就是我們所稱的海神廟,難怪有海船的展示。
往下望去是剛剛的花園部分,遊客都變成小人了,煞是有趣。
因為赤崁樓的歷史悠久,它的建築其實蠻具有中式傳統風格,紅瓦飛簷處處可見,屋頂還是標準的重簷歇山造型;那種感覺,與我們去義大利,看到標準的文藝復興時期哥德式飛扶壁,都屬於很有弧度美的造型。
中式建築之美,處處可見。
青竹為窗,不為五斗米折腰。
飛簷雕欄,好炫。
威尼斯的嘆息橋再現!!!
這邊的建築之美,就留給大家來現地品嘗,我們口拙,就不提了。
從海神廟往後就是另一棟重要的文昌閣,閣內應是求取考運的最佳地點了。
不過入內的好像都不是考生捏。
這是文昌帝君嗎?
文昌閣樓上空間比較小,僅容數人通行,大家上來要自行注意。
從這邊可以看到海神廟頂,發現頂端有趣的海神雕像。
另一邊可以看到赤崁樓旁的小吃街,等等去尋覓食物。
今日大家所稱的赤崁樓其實是普羅民遮城遺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
中式庭園造型的赤崁樓,搭配不同風貌的建築特色,在歷史的軌跡中有其獨特的魅力,來到台南,不容錯過。
赤崁樓 (08:30~22:00)
台南市中西區赤崁里民族路212號 (06 220 5647)
http://culture.tainan.gov.tw/historic/form/index-1.php?m2=171&id=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