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麼簡單的潭邊散步,可以盡情呼吸大自然的芬芳。

P1020533.JPG

 

    花蓮光復吉利潭,一個從未聽過的名詞,是我們在花蓮旅遊時聽在地人推薦的嶄新景點,一個深藏20年的在地秘境。

    首次聽見吉利潭是在光復糖廠藝術家小屋,而在四代務農用餐時也看到牆上貼的吉利潭介紹,似乎有種隱士秘境的感覺,心動下用過餐就轉過去看看。

    距離不遠,但路徑有點偏僻,轉過小徑、穿過河堤邊,跟大卡車交錯而過,本來以為迷路了,但就這樣默默地抵達了。

抵達時陰雲密佈,但剛下車就看到美麗的映月拱橋。

P1020524.JPG

帶著美麗的弧度,跨越吉利潭。

P1020527.JPG

拱橋堅固碩大,足供多人同行在上,但今日只有我們。

P1020528.JPG

Sherry開步走。

P1020529.JPG

 

    來看看吉利潭的歷史,原本是位於光復鄉北側馬錫山下、太鞍溪上游的天然湖泊,日據時代開鑿成儲木池,之後一直是阿美族的秘境,也是馬太鞍部落乾旱時舉辦祈雨祭的地方(所以有祈雨廣場),深藏了二十年的歲月。

    全潭占地3.2公頃,水域面積18,000平方公尺,環潭總長約818公尺,自2012年開始逐步的開發,計畫轉變為兼具生態及景觀的休憩景點,目前免費開放中,但仍有工程持續改善。

遠處隱約的平拱橋。

P1020525.JPG

我們環潭步行,下起小雨,濕漉漉的石板路要小心行走。

P1020526.JPG

從映月拱橋上看往潭南的平拱橋與半月溢洪口。

P1020530.JPG

同樣,看往潭北也有三拱橋、思源亭以及支坑拱橋。

P1020531.JPG

 

    以稍偏南的映月拱橋作為中點的話,全潭共計有四座拱橋,其中北側的三拱橋以及支坑拱橋都以中國風來設計,讓吉利潭更有國畫中的味道,而南側的平拱橋搭配流水則比較走自然風。

跨越拱橋看往潭西的戲水道,一整片的綠意超棒。

P1020532.JPG

下起雨雖然不便,但現場整個詩意就是不一樣。

P1020533.JPG

潺潺戲水道清澈見底,前方雨中有位正在清水道的原住民阿婆,辛苦了。

P1020534.JPG

往北走,看到的是紅磚砌橋的三拱橋,近看更美,帶著古風與古意。

P1020535.JPG

P1020537.JPG

從三拱橋望向思源亭與支坑拱橋,總感覺別有洞天。

P1020536.JPG

北側,是潭水的源頭,山泉的清甜化身小瀑布流入潭中,當時的阿美族人在此戲水那情景可以想像。

P1020539.JPG

 

    而且,我們在馬太鞍看見的巴拉告捕魚法原本也有佈設在吉利潭,但隨著觀光的改建也逐步地消失,其實保留部分會讓吉利潭更有生態的味道。

湖中的人造生態浮島形似台灣,取名為蓬萊仙島,寓意太深了。

P1020538.JPG

繼續前行,這邊出現了園區全圖。

P1020540.JPG

從思源亭看往剛剛的映月拱橋,這時雨勢頗大,天際是整片的烏黑。

P1020541.JPG

往三拱橋方向。

P1020542.JPG

 

    因為接下來的雨勢根本就是用倒的,已經不適合散步,所以我們加快了腳步回到車上,也沒在祈雨廣場跳隻舞,大家懂得吼。

平拱橋與半月溢洪口方向,下次再細看。

P1020543.JPG

 

    幽靜的湖泊公園,適合在春秋之際來訪,環潭距離不遠很適合舉家踏青,不用準備甚麼,就是很舒服的下午,讓身心放鬆融入大自然,就這麼的簡單,跟大家分享。

 

吉利潭

花蓮縣光復鄉大馬村內

 

arrow
arrow

    Sh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