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之後的真相,才是讓人真正關注的部分。
記得有一個老笑話,內容如下:
某天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要求需包括以下四個論點:「宗教、皇室、性、神秘」
得獎作文內容簡短,只有寥寥一句:
「我的天啊!」女皇說:「我懷孕了!到底是誰做的?」
以上,看看笑笑就好,大家會說笑話跟這次的電影介紹有什麼關係?其實,笑話的四大主題中除了皇室外,其餘宗教、性、神秘都在電影中出現了。
~~以下為官網介紹~~
波士頓樞機主教管區內,頻傳神父不當性侵孩童的醜聞事件。教會知情卻視而不見,甚至暗中保護這群被指控性侵的神父,將他們派往別的教區,放任他們繼續犯罪。
反觀這些被侵犯的弱勢受害者,卻總是被社會大眾、媒體與相關法律機關忽視,只能帶著創傷保持沉默,甚至迫於壓力走上自殺一途。
2001年,《波士頓環球報》新任主編與另外四位記者所組成的「焦點小組」,秉持新聞工作者追求真相的社會責任,對這個事件展追開調查,試圖揭發神職人員的性侵真相。
不過他們卻從原本鎖定的十三位神父當中,循線查到將近九十位曾性侵過孩童的神父。而他們對性侵案的調查,也擴張到對天主教教會體制的對抗。
就在他們追根究底的調查之下,結果竟震驚了全世界…。
有什麼事情,會比孩子們的未來更重要?
一直很忙碌的關鍵律師。
片中如抽絲剝繭一般的從一位神父,逐漸發現有十三位神父,到後來在整個教區發現有八十七位神父可能都有相關性醜聞犯行。
而且,相比起單獨報導神職人員個人的犯罪,這種因為制度而引發的系統性犯罪模式(Pattern),更讓人深惡而痛絕。
片中甚至認為有5%的神職人員有這種犯罪可能,當地的教區將近1800位神父,5%的比例等於90位,跟調查出來的87位這個數目其實數字很接近。
當然,事實上,片子的主軸並不是為了批判教會,而是要提出為什麼會引發這種行為?
決定並要求深入追蹤焦點議題的新負責人。
契而不捨的焦點記者在本片成了新聞工作人員的最佳示範。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新聞內容繁多,但是有許多新聞都並不是經過實事求是的過程出來的。
從國外的媒體擷取一小段聳動的文字轉譯後就成為一篇新聞,重點是夠誇張、夠聳動,結果還要許多專家出來闢謠、解惑,不然我們也成為以訛傳訛的幫兇了。
難搞的一群人,搞出一篇撼動人心的文章。
就是這樣的追根究柢心態。
還有一種也是具有契而不捨精神的新聞從業人員,不過...並不太具備有道德批判能力的則是狗仔報導了。
一線之隔,其實這也是心態問題而已,要怎麼分辨這兩種新聞從業人員!?
我們覺得也只能看報導的文章了,如果有經過縝密的調查求證,並且文章的結果能對公眾有幫助,對社會能有改善,才真的是我們期待的。
太嚴肅了,不過這真的是一部嚴肅的電影。
神父的性醜聞、教區對犯罪者的包庇、教會對法院的介入、律師對受害人的施壓,這是一個龐大的寄生與共犯結構。
揭露這個犯罪行為的報導也贏得了後來新聞報導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代表了對他們的肯定。
捍衛真相,是新聞記者的最後一道貞操帶,這個說法在本片中也呈現在我們眼前。
震撼的主題,吸引眾多金獎級演員同台飆戲。
故事內容足夠吸引人,當然也足夠吸引眾多大卡司一起演出,雖然主角團隊人數有點多,不過化身為每個記者的表現都十分有水準。
榮獲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提名的驚爆焦點!是值得推薦的一部好片喔!
驚爆焦點(Spotlight)
美國上映日期:2015-11-06
台灣上映日期:2016-02-19
主演: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李佛薛伯(Live Schreiber)
片長:129分鐘
語言:英語